【如果我們希望海繼續藍,那就加入華美的這場改變】
年初,長期在花蓮經營土地、環境、發展議題的團體夥伴們討論著,這幾年下來,花蓮的議題沒有少過,我們很努力在體制內外,試圖多做些甚麼,希望花蓮不要快速變遷到人們不再記得她的美麗;但那些開發、建設、炒地皮還是鋪天蓋地而來,議會似乎都無法有效的監督,甚至從家戶一個的紅色小背包、聯絡簿上的圖像、金紙上的落款,連錢都用在那些容易被看見卻幫助有限的地方,而無力挽回......
在花蓮參與的環境議題一直沒少過,從搶救七星潭的行動、嶺頂的開發,到花東條例立法,始終看不到花蓮在地的藍綠民意代表發聲,再直接一路快轉到前兩個月,我們清楚看見50萬人上街,但幾乎沒有一個代議士可以真正的代表這50萬人,台上沒有任何一個政黨的政治人物可以發言,而是由過去幾年不斷支撐台灣進步的NGO工作者們主導;這不僅是執政者的腐敗,更是在野黨的失靈。
回到花蓮,各位可以想想在縣議會中,真正敢監督傅崑萁的議員有多少人?又有多少人在其中分到了利益後選擇噤聲?這幾年來,我們所關心的太魯閣劇場、賽車場等開發案、花東條例的資金利用、海岸線逐漸水泥化,有哪個民意代表真正發聲過,而且為這些議題持續追蹤、關切,然後施予花蓮縣政府壓力的?
印象很深的是在兩年前花東條例中,是民間團體的合作,擋下所有可能濫賣國土的條款。在花蓮縣政府的"假聽證會"上,真的敢與縣府直接對話,直指現況下具體核心問題的,不是任何代議士,而是所有在地NGO團體團結一致、分工發言。讓我們清楚地知道,在花蓮,這些縣議會監督能力喪失、被地方利益所綁架的情況更是嚴重。
面對代議制度的徹底失靈,除了唾棄這些擁有權力的人,我們應該可以做更多。「那就參選吧!」、「這回不只選理念,還要拚選上!」登高一呼後,大家極快的凝結共識,開始尋覓候選人。
然而,從年初開始的討論,是個漫長又互相推薦歷程;後來,318運動展開,太陽花遍布全台;後來,全台廢核大串聯,花蓮沒有缺席!而這之中,討論參選的團體夥伴們都進入第一線工作,忙碌地似乎又將選舉放著,熟稔地在地串聯、行動、發聲,希望創造一場改變。
「確實有些改變了,但是不夠」當行動告一段落,我們再次聚會、彼此遊說,大家看好這是波改變的契機,就連向來保守的花蓮社會都開始有些挑戰的可能,又繞了一輪......終於,土生土長,在花蓮從事十多年新移民婦女社福工作的華美願意承擔起大家的期待。
明天早上九點,楊華美將正式登記成為年底的花蓮縣議員花蓮市選區的候選人,這只是開始;很多人或許不認識華美,但我們會在選戰中讓大家知道,這絕對是在花蓮生活的你/妳,值得參與的一場改變!也將會是開啟「新花蓮,美一天」的一場改變!
公民推薦系列─蔡中岳(花蓮青年,現任職於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